發現食材
特殊食材成為您菜單的亮點,食材新知不藏私,傳授保存及處理秘訣
-
炎夏涼筍菜 解構滋味背後的秘密
談到竹筍菜式,總會想到春夏之際,但其實竹筍一年四季都有!好像鄰近的台灣地區,因著地理和氣候優勢,全年不同時節都有出產各品種的竹筍,只要配搭得宜,任何時候都是嘗筍好日子。來到春末初夏,這次先為大廚們帶來炮製夏日涼筍菜式的秘技,提升滋味極容易!
-
從頭吃到腳的超級新「星」:印加果
原生於南美洲安地斯山脈熱帶雨林的印加果,又稱星果藤、南美油藤,作為食物栽種已經有超過3,000年歷史。因其富含不飽和脂肪酸,近年更被譽為「超級食物」,加上整棵都可食用,以致在烹調上的變化應用更加豐富!大廚們怎能不認識?
-
迷你餐桌新寵兒:拇指西瓜
拇指西瓜原名為佩普基諾(Pepquino),本是墨西哥、中美洲一帶的野生水果,但經荷蘭食品商在溫室培育成功後,旋即成為歐美國家的高級食材。其清脆爽口又帶點微酸,既能新鮮食用又能入饌。如此小巧可愛的食材應如何烹調?大廚們快來了解一下!
-
酸甘生津的綠鑽石:油甘子
油甘子,又被稱為餘甘子或印度醋栗。這看似陌生的食材,其實在香港山野相當常見,它含有豐富的胺基酸、礦物質及維他命C,其先酸澀後甘甜的生津滋味教人難忘,食材應用亦相當廣泛。這次,就讓油甘子達人謝瑞文及台灣西湖渡假大飯店的主廚林昌奇攜手,教大家3個烹調秘訣及2...
-
多層次的驚奇果味:燈籠果
原產於南美洲的燈籠果,又稱為姑娘果、黃金莓、祕魯漿果,日本品種果實黃澄且較大,除去外層萼葉即可生吃,還能烘製成果乾、甜品,甚至加入菜式中,以獨特果味為肉類或海鮮食材提升口感層次。
-
-
-
-
-
-
-
-
-
-
-
認識風靡日本、台灣的巴西蘑菇
巴西蘑菇在日本稱為「姬松茸」,在台灣則有「香檳茸」的美譽,近來在各大酒店和頂級餐廳出現,成為很多業界人士與食家討論的熱門話題。巴西蘑菇除了頭頂圓圓,味道也比起其他菇類格外清新,因為生長條件十分獨特,所以發出的香氣、質地也不同。
-
-
認識各菇菌 煮法食療功效大不同
新時代健康飲食主導,「少肉多菜」早已成為生活口號,要在菜蔬素食中更添香氣味道與口感,菇菌類擔當重要角式,香氣馥郁而且營養豐富,有珍貴野生的亦有被廣泛人工培植,選擇多多豐儉由人。
-
-
-
當造新鮮杞子入饌 超級食物王上王
杞子(Goji Berries)在中國食材界早已無人不曉,近年更被世界飲食界譽為Super Food(超級食物),不過大家見到的杞子多數是乾果,可有想過新鮮杞子更有益呢?寧夏杞子不單是佔全國總出口量超過60%,亦是全球出產最高品質杞子的地方,每年七至八月是寧夏杞子當造,我們比世界各地廚師更易買到新鮮杞子,可有想過用新鮮杞子入饌和泡製飲品,給客人帶來新鮮感,食療功效更高!
-
認識水耕菜
有些人說水耕菜是「工廠菜」,亦有人將其和「有機蔬菜」混作一談,其實「水耕菜」是種植法的一種,雖然有些水耕菜農會選擇室內在燈光下種植,亦有水耕菜農選擇在天然陽光溫棚下種植,今次我們就帶大家到粉嶺鶴藪Farm Direct的水耕菜種植場,認清水耕菜的真面目。
-
呷醋多選擇
廣東人所謂「呷醋」都是貶意居多,不過從飲食和健康角度而言,醋的確好處多多 ─ 不但有助新陳代謝及排毒,而且醋為鹼性食物,可以平衡都市人因不良飲食習慣而產生的不良偏酸性體質。所以認真地「呷醋」其實絕對有道理。
-
-
「意」想不到的變「麵」大師 意大利粉
意大利粉(Pasta)可以說是全球最普及的麵食,而Pasta亦絕對不止是一條條的意大利粉,事實上在意大利文裡,Pasta解作「麵團」的意思,同時亦指必須用小麥品種中最硬的杜蘭小麥粉(Durum)製造,才能達至理想的彈牙口感(意大利文說的Al Dente)。
-
-